平衡贸易的方式不只是开放市场
自由贸易总是让人欢喜让人忧。去年,在对华贸易争端的解决途径上,“欧盟向左走,美国向右走”。但到了今年,他们好像又走到一条路上去了。
去年刚刚经历与欧美在纺织品问题上两线作战的中国,现在似乎又进到一个“困难”时期。一个突出的表现是:经过好一番努力才奠定的“中欧模式”已经撕开了一个口子。一些欧洲分析家因此说:欧盟对华温和贸易政策破产了。
在2005年的纺织品贸易争端中,欧美对华采取了截然不同的“招数”。美国在没有经过谈判的情况下抢先对中国产品下手,而欧盟则坚持在发生纺织品贸易冲突时与中国谈判解决,因此可说是“欧盟向左走,美国向右走”。
但是今年欧盟的态度却突然180度大转弯。本月初,欧盟宣布对中国进口的皮鞋征收惩罚性关税。接着,欧盟又联手美国,就汽车配件关税问题向世贸组织状告中国。
两起不走谈判途径而直接激化矛盾的事件,再加上欧盟重新恢复征收对中国显像管彩电的高额反倾销税,欧盟在中国人的心中已经不再是一个态度温和的伙伴。我们可以发现,在针对彩电反倾销税的回应上,中国商务部的公告直接使用了“贸易保护主义”的字眼,而这个词去年完全是美国人的“专利”称谓。
欧洲政策研究中心的贝科夫斯基博士分析说,欧美联手向中国提出抗议放出了一个新的信号,“欧盟对华温和贸易政策的神话破灭了”。
在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提出的要求中国做一个负责任的“利益相关人”的名头下,欧美开始注重中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应该负起的相应责任。今年,在要求中国开放市场上,欧美步调一致。上月14日,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和欧盟贸易代表曼德尔森同时发出呼声,一个说中国必须“立即开放市场”,一个呼吁中国必须增加进口。
古铁雷斯希望“中国政府‘大笔一挥’,就能开放电信、信息技术和政府采购部门,并采取更多行动保护美国的知识产权”。曼德尔森则呼吁中国“重新平衡贸易条件”,进一步开放市场,进一步从欧盟进口产品。
那么,“中欧模式”的“神话”真的破灭了吗?或者欧盟和美国已经紧紧走在
了一条道上吗?其实也不尽然。首先,“中欧模式”本来就不是什么神话,只是在特殊时期、特定产业上的一种贸易冲突解决方法;其次,欧美在对华问题上还是有很多根本不同的诉求。
在纺织品冲突中,美国的利益诉求很单一,就是要限制中国服装出口到美国;而欧盟则不是“铁板一块”,各个成员国由于比较优势不同,态度也就不同,所谓“中欧模式”正是多方妥协的结果。
再看今年的几起贸易争端。首先,在中国鞋类产品问题上,欧盟征收临时性惩罚性关税也还是一个妥协成员国意见的结果,只不过这个结果比“谈判解决问题”来得更加不近人情。在曼德尔森看来,所谓“临时性”惩罚就已经是一个妥协了,而且他还避免了更多鞋类产品被列入征税名单。既然范围有限而且时效有限,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就不大。彩电征税也一样,中国企业主动放弃,也是因为市场更加看好平板电视,而显像管电视在欧盟市场上利润难图。
再看汽车配件问题。欧盟最终能和美国走到一起并不奇怪,因为欧美在汽车配件上的利益高度一致。不像纺织品或者鞋类产品,更多欧盟成员在机电产品生产上具有优势,他们希望能够扩大对华出口。
因此,不能说欧盟在与中国发生贸易纠纷时政策没有连贯性,只能说贸易条件实在太复杂。要了解欧美对华贸易政策的微秒不同,还要分析另一点。从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说,美国更加依赖于国内消费;欧洲人更强于出口贸易。因此在对华贸易态度上,美国希望减少中国货的进口;欧洲希望增加对中国的出口。
欧盟比美国更加看重中国市场,就需要与中国保持一种更好的关系。而当今年美国改变思路,要求中国开放市场以平衡贸易时,刚好对了欧盟的胃口,欧盟不跟着吆喝才怪呢!
而欧美的最大不同在于,为了抵制美国要求中国迅速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做法,欧盟本月宣布,鼓励中国循序渐进地朝着更具弹性的汇率机制迈进。欧盟决策者们担心什么呢?一旦人民币急剧调整,就可能导致汇率波动,进而导致美元兑欧元和其它欧盟货币进一步贬值。
解释一下,如果人民币突然不再钉住美元,可能导致流向美国的资本流突然转向,从而引发美元兑欧元汇率进一步走低,这种情况将推高欧洲对美国出口品的价格,危及到欧盟经济的复苏。因为欧盟经济的增长更加依赖出口。
中华工商时报
|